古涼州之治所武威,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,是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東部的重鎮,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的故鄉。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。
武威原名姑臧,是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。夏、商、周、秦時期,為戎、翟、月氏、烏孫所處。秦漢之際以大月氏為主,后為匈奴所據。漢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辟河西四郡,武威一直處于重要地位。三國時,涼州為全國十三州之一,統領河西五郡,為西北政治、經濟之中心。十六國時為前涼、后涼、南涼、北涼國都。在唐朝時,又成為河西節度使治所。在宋時,又為西夏所據,成為西夏王朝除國都之外的第一大都市,并被史家稱為陪都。
武威由于其所據地理位置的特殊,不僅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,而且更有著豐富多彩的酒文化,可謂酒文化之鄉。
前些年,考古工作者在武威城西皇娘娘臺,發現了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——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遺址。遺址中,不僅挖掘出了玉器、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銅器等飾物和用具,更令人驚異的是,還發現了單耳彩陶罐、雙耳孔陶罐等酒具,這些文物資料充分證明:早在四千多年前,武威釀酒業產生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已經成熟了,這在中國釀酒史上亦屬早期之列.
武威的釀酒業,武威的酒文化歷史,有文字記載的史料,可上溯到戰國末年烏孫、月氏駐牧時期。史載戰國末年,周魏王西征,至于赤烏,赤烏氏的酋長“獻酒千斛,牧千匹……”《西域釀酒考》記載:“皇臺里內人多釀酒為業……”古涼州舊時飲酒風氣盛行,“酒禮之會,上下通焉,吏民相親”,曾有“不畏張弓拔刀,唯畏皇臺春醪”的傳說。
由此可見,涼州作為美酒故鄉,真是名不虛傳。
皇臺酒業,座落在齊家文化遺址皇娘娘臺邊?;誓锬锱_曾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先祖李暠王后尹夫人住地,李淵為紀念先祖創建西涼國的功績,將齊家文化遺址處的“竇融臺”命名為“皇娘娘臺”,“皇臺”之名由此而來。
皇臺酒業承襲千年傳統的酒文化衣缽,釀造技術融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為一爐、匯百家之長于一身,以優質高梁為原料,大曲為糖化發酵劑,人工老窖,雙輪底工藝,量質摘酒,自然老熟。所生產的系列產品,清亮透明,窖香濃郁、回味悠長,風格獨特,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