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監測情況
2021年1—9月,我公司實際生產211天,開展環境監測211天。對公司2個有組織廢氣監測點開展監測工作,其中一個開展9次月度檢測、2次年度檢測,另一個開展1次半年度檢測。對廠界無組織廢氣進行廠界顆粒物和臭氣濃度監測。在廢水監測點的監測工作中,對1個廢水監測點開展3次季度性監測。而噪聲的監測工作中,則對4個噪聲監測點開展3次季度性監測。
1.廢氣污染物排放監測結果
(1)有組織廢氣監測結果
鍋爐廢氣監測點監測廢氣污染物3項,包括顆粒物、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,由天然氣鍋爐燃燒產生。氮氧化物共監測9次;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監測2次。在顆粒物的監測中,平均監測濃度為20.4 mg/m3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22.3mg/m3,最小值為19.2mg/m3,未出現顆粒物超標現象;在氮氧化物的監測中,平均監測濃度為57.9mg/ m3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122mg/ m3,最小值為64 mg/ m3,未出現氮氧化物超標現象;在二氧化硫的監測中,平均監測濃度為22mg/ m3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26mg/ m3,最小值為17 mg/ m3,未出現二氧化硫超標現象。
粉碎廢氣監測點監測廢氣污染物1項,監測頻次為半年一次,檢測項目為顆粒物。在顆粒物的監測中,平均監測濃度為43.4 mg/m3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44.7mg/m3,最小值為42mg/m3,未出現顆粒物超標現象。
(2)無組織廢氣監測結果
無組織廢氣監測項目為廠界顆粒物和廠界臭氣濃度。廠界顆粒物監測在東、西、南、北廠界交界處各取一個監測點進行多頻次監測,平均監測濃度為0.483 mg/m3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0.595mg/m3,最小值為0.332mg/m3,未出現顆粒物超標現象。臭氣濃度的監測中,臭氣濃度監測結果小于10,符合環保要求,未超標。
2.廢水污染物排放監測結果
共監測廢水污染物8項,包括COD、pH、NH3-N、TP、TN、BOD、懸浮物、色度。其中,COD平均監測濃度為34.2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35.5mg/L,最小值為32.2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PH值監測結果分別為6.95、6.99、7.12,監測數據保持在PH值的標準區間限值內;NH3-N平均監測濃度為2.15 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2.16mg/L,最小值為2.13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TP平均監測濃度為0.465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0.476mg/L,最小值為0.458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TN平均監測濃度為8.68 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8.75mg/L,最小值為8.58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BOD平均監測濃度為11.0 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15.2mg/L,最小值為8.23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懸浮物平均監測濃度為33 mg/L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38mg/L,最小值為27mg/L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色度監測結果分別為4、4、3,在標準限值內,未超標。
3.廠界噪聲監測結果
1—9月份,共進行廠界噪聲3次季度性監測,對東南西北廠界處四個方位進行多頻次全面監測。晝間平均監測濃度為52.4dB(A)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56.6 dB(A),最小值為48.5 dB(A)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;夜間平均監測濃度為42.3 dB(A),監測濃度最大值為44.8dB(A),最小值為39.8dB(A),達標率為100%,未出現超標情況。
二、污染物排放情況和治理措施
1.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和治理方法
1—9月廢氣污染物排放量: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0.07噸,氮氧化物排放量0.315噸,顆粒物排放量0.062噸。
治理設施:脈動微震袋式除塵器
公司的廢氣主要為鍋爐廢氣,由清潔的天然氣燃燒產生,采取限高直排的方法,對環境幾乎無影響。粉碎廢氣由脈動微震袋式除塵器進行除塵,除塵效率達99.4%。所有的廢氣監測值均在環保相關部門規定的排放范圍之內。
2.廢水污染物排放情況和治理方法
1—9月份廢水污染物的排放,排往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網的廢水均經過廠內污水處理廠處理,確保符合酒行業的行業標準和市政污水管網的接納標準后排放。排放的污水中,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.632噸,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量為0.171噸,氨氮排放量0.039噸,總氮排放量0.159噸,總磷排放量0.009噸,懸浮物排放量0.233噸,各個項目的排放量在合理的排放范圍之內。
治理施設:廠內污水處理站
工藝流程:廢水在預沉池去除漂浮物和懸浮物后進入預爆調節池,再經提升泵將水提至加有片狀氫氧化鈉(Na0H)、聚合氯化鋁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的高效氣浮裝置,出水進入生化好氧池,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被水中的好氧菌氧化分解進入一沉池、再經提升泵提至二沉池、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生化反應、將沉淀后的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、廢水進入回用水池,最后達標排放或回收利用。
3.噪音治理
治理方法:調整工作時段,做到不擾民,不造成噪音環境危害。在噪聲源周邊種植大批綠化樹木進行噪音隔離,降低噪音污染。